长城快评 | 谁该为“最快护士”的时间成本买单?

Connor 以太坊交易网站 2025-09-03 3 0

长城网·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马青

长城快评 | 谁该为“最快护士”的时间成本买单?

张水华,被称作“最快女护士”,在2025哈尔滨马拉松赛场上夺冠后含泪诉说,希望医院能支持她周末调休。她的话很快引发热议,甚至超过了为她夺冠的庆贺声。有人对她坚持梦想表示钦佩,认为她的愿望很合理,医院应该满足;但更多人却认为医院没有错,个人爱好是私事,单位不能厚此薄彼,所以肯不肯调休换班,是同事之间的情分,只能私下请同事帮忙。

张水华的拼搏值得喝彩,但当她的赛程越来越密集,需要频繁调休才能实现梦想时,代价就落在了同事肩上。从张水华个人账号晒出来的参赛记录可以看出,她参赛的频繁程度已接近职业运动员,而跑马基本是周末。护士工作很特殊,需要24小时轮转,总会轮到周末上班,如果因个人原因,总要跟同事周末换班,就意味着同事要牺牲周末的休息次数,谁不想在周末与家人为伴呢?

其实,这事儿并不难解决。按她的说法,跑马就两季,她只想在参赛的时候调班,那么,不参赛的季节,她可以多承担周末的班、年节的班,这样一来,到了参赛季再请同事帮忙,也就顺理成章了。情分,是要求不来的,只能是日常靠自己的付出积攒来的。

那么单位有没有义务为她协调呢?这要看她的个人荣誉算不算单位的“公共资产”,如果算,那要求公共资源或制度上的支持是合情合理的,如果不算,那么她的要求就过界了。说简单点,就是谁受益谁买单。

之所以有争论,是因为当一个人的业余爱好达到一定高度,取得了一定成就,个人特长与集体之间是怎样的关系,有时候并不是特别清晰。比如,2023年,她在取得了哈尔滨马拉松的冠军后,医院在单位的微信公众号中还发了喜报。这种情况很常见,很多单位都会把个体的才艺当作集体荣誉的装饰。有时,行业内还会有一些比赛,从唱歌到跳舞,从书法到运动,这个时候,那些有特长的职工就特别受欢迎。甚至有些单位在招聘的时候,还会把特长当成优先的条件。曾有某地烟草局招聘体育特长生、某民营医院招聘篮球特长生,背后都是同样的逻辑。

但问题在于,这种非专业领域的荣誉仅是一种锦上添花,有,当然很好,没有,也并不必刻意追求。对单位来说,有条件的时候支持一下,属于单位文化建设的一部分,但没有条件硬要创造条件,就可能本末倒置了。单位真正关心的应该是核心价值——职工的专业素养。医院之所以被信任,是因为医护工作者在救死扶伤;学校之所以受敬重,是因为老师在教书育人;机关之所以被期待,是因为公务人员在提供公共服务。个体的特殊才艺能为单位带来一些附加的亮色,但它无法取代组织的根本使命。

所以,只要单位原本的制度安排是一视同仁的、公平合理的,就不必呼吁单位调整制度回应个体诉求。道理很简单,甲喜欢跑马,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,单位就必须提供便利,那么,乙喜欢摄影,并且参加摄影比赛还拿了奖,是否也可以提出把外出采风当出差?

这场讨论还有一个更深层的背景,就是公众对于体育的理解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。过去的体育,总是和集体荣誉挂钩——无论是奥运冠军“为国争光”,还是单位选派运动健将出赛。但随着社会发展,全民健身运动得到充分普及,体育越来越回归日常,它既可以是国家荣誉的象征,也完全可以只是个人爱好。网友们在评论区对张水华诉求的不同意见,正说明人们正在逐渐习惯于把体育当作个人选择,不必要求公共资源为其买单。

体育和才艺,正在从集体的硬性绑定,慢慢走向个体的自由表达,应该说,这是一种更成熟的社会态度。

评论